台灣同運現場:1996台灣的天空很同志

Screen Shot 2016-03-17 下午9.10.56

文/喀飛

回顧20年前的「台北同話」

2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96年7月7日,公營電台第一個同志節目「台北同話」登場開播,這個由「同話小組」製作並主持的節目,雖然僅播出四個月17集,但這個以同志運動為製作理念、每週播出2小時的節目,當時掀起同志社群與社會大眾對同志廣播的關注旋風。

首集節目 30同志現聲

首集節目邀請了近30位各行各業、各年齡層的男女「同志」,現「聲」於節目中,這是當天節目「同志一百」單元,主題為「我是同性戀─自我認同的一百種聲音」,事前訪談了包括:國中老師、高中學生、現役軍人、醫院看護、公務員、大學生、電腦業者、劇場工作者、研究生等,年齡從17歲到43歲的男女同志。他們分別以不同的經驗,說出自己自我認同的過程,有人分享其5年多的愛情,也有人提及作為「同志」最快樂的生活情事,還有人為自己戴著面具過日子感到厭煩。

台北電台原名台北市政電台,陳水扁於1994入主臺北市政府之後,新聞處長羅文嘉找來資深媒體人馮賢賢擔任電台節總監,企圖大刀闊斧對原本充滿政令宣導、內容八股僵化的節目進行整頓(註1),在報紙登出英雄帖公開徵求節目企劃書。「同話小組」以超過30頁的節目企劃書及試播節目帶,經過初審、複審獲得新聞工作者和傳播學者組成的「新節目評審小組」高分肯定,進駐週日晚間9點到11點的黃金時段。

Screen Shot 2016-07-14 下午9.16.01

(1996年曾經同時存在有10個同志廣播節目)

 「台北同話」在兩小時節目中,包含了以下各單元:

1〈同志一週〉,皮皮主持,包括當週同志新聞、同志團體活動、同志出版訊息、座談及演講活動預報,還針對重要新聞進行深度報導及錄音訪談。

2〈書中自有同性戀〉,喀飛主持,對於同志書籍進行介紹、解讀、評論與賞析,或以主題方式討論同志書籍、刊物。

3〈心情氣象館〉,阿智主持,進行空中諮商,開放聽眾以傳真或郵件來函提問,由專業諮商者在節目中回覆。

4〈少年青春夢〉,青少年同志時間,以廣播劇形式呈現青少年同志關心的生活話題。

5〈Dior私房音樂〉,Dior主持,從同志觀點談音樂,同志的音樂,音樂中的同志。並從音樂延伸討論電影、文學、流行時尚……。

6〈同志100〉,初期由何甦(華齡)和韋同主持,中期後由何甦和喀飛主持。每週和聽眾討論同志關心的生活話題,並且邀請來賓到節目現場參與討論,現場同時開放聽眾電話Call-in。

 

Screen Shot 2016-07-14 下午9.16.11

(開播前的宣傳單張,看得出來當時企圖搞怪顛覆的風格。)

廣播電波 助弱勢同志

「台北同話」標榜「資訊的、生活的、快樂的」的節目特色,透過流暢的廣播語言、活潑的形式,提供聽眾豐富並實用的同志資訊,開放聽眾來信、call in進行互動增加參與感,藉以號召聽眾對同志公共議題與同志運動的關心。

在20年前的社會,網路剛萌芽,使用僅限大專校園;1996年是台灣同志運動蓬勃發展的黃金年代,雖然有許多校園和社會的同志團體出現,有機會和資源與社群連結的人仍是相對少數,對許多同志朋友來說,同志廣播的無遠弗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節目開播前,台北市政府對媒體公布了台北電台改革後的新節目,公營電台出現同志節目引起媒體關注,登上報紙版面被大篇幅報導,這難得的傳播機會讓「台北同話」在開播前就引起關注,也讓許多仍在摸索的同志朋友有機會知道這個節目即將開播的訊息。

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當時我們每週都會收到非常多聽眾朋友來信,從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到許多聽眾仍對自己的同志身份充滿困惑與擔心。還有一次,一位還在中學唸書的青少年聽眾,在call in連線中,突然口氣緊張地說,「我媽媽回來了,我要掛電話了。」然後就中斷連線。

同志廣播創造的,就是與聽眾透過電波在空中連結,對同志身份仍擔心的無資源同志,不用參與特定空間的特定活動,就可以在自己的地方,打開收音機接收到同志社群的訊息。同志廣播在90年代的台灣同志運動發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讓更多人從解除困惑、認同自己同志身份,再到瞭解、熟悉同志生活與文化資訊,進而有機會產生連結進到同志社群,甚至參與同志運動,在那個網路與手機仍未普及的年代,廣播更顯得關鍵。

 

Screen Shot 2016-07-14 下午9.16.18

(八月主題:情人․戀人․他的Lover和她的愛人,從主題名稱就知道當時企圖想要討論同志愛情關係中的複雜性。)

 

酸值爆表 關懷異性戀

「台北同話」節目第二小時的「同志一百」單元,每月有個大主題,各週有不同討論話題。

開播的七月主題為「我是同性戀」,四周討論話題分別是「我是同性戀─自我認同的一百種聲音」、「ComeOut的100個步驟」、「同性戀恐懼症的100種症狀」、「當Gay遇到Lesbian的100個故事」。

十月主題則是「這個月,我們不談同性戀!」將對話拉到同志與異性戀、男女同性戀與雙性戀,各週討話題分別是:「小心!異性戀就在你身邊。─遇到異性戀的100種狀況」、「請問你何時發現自己是異性戀?─對異性戀的100個大哉問」、「當我們同在一起─異性戀最不瞭解的100件事」、「愛我,請不要懷疑我 ─雙性戀最想說的100句話」。

第二週主題後來被設計為「關懷異性戀座談會」,用虛擬演出的座談會形式,進行了一次有趣又顛覆的討論。當時的節目宣傳這樣寫:

平常以關懷同志議題為主的台北電台〈台北同話〉節目,慶祝光輝十月及「異

性戀月」,十月討論的主題是「這個月,我們不談同性戀!」。日前,並舉辦

「關懷異性戀──請問你什麼時候發現自己是異性戀?」座談會,邀請三位對

於異性戀特別有研究的專家,一起來分析異性戀的成因以及防治的對策。

這次座談會現場中,特別播放兩段異性戀真實的案例,由化名α先生、Ω小姐

的異性戀者現身說法,真情告白自己的異性戀經驗。

你幾歲發現自己是異性戀?

請問異性戀是天生還是後天?

是不是家庭不和諧的孩子,長大後容易變成異性戀?

是因為青少年時期追求同性受挫,才變成異性戀?

與會異性戀專家有:

李美滿女士  促進家庭美滿專家,圓滿意幸福家庭協會理事長

吳幾及博士  精神、心理學家,日本早瀉田大學精神科及心理學雙料博士

金爽博士  性學專家,美國剋勃萊大學醫學博士

專家們將針對誤入歧途的異性戀青少年問題進行探討:

一位奉公守法的好國民,為什麼會變成異性戀?

異性戀有沒有辦法撤底治療?

發現自己的孩子染上異性戀惡習怎麼辦?

社會應該對於異性戀給予哪些幫助,以伸出援手、協助他們?

由於,「異性戀」在社會中仍然是有爭議的話題,所以〈台北同話〉製作單位「同話小組」是以「諒解但是不鼓勵」的態度,謹慎地播出這次座談會。

「同話小組」同時表示,雖然有些反異性戀的朋友可能會反對這樣節目的播出,但是希望他們能夠理性地提出建言,不要有太激烈的反應。畢竟異性戀者也是人,一樣需要大家的關懷;只要他們不妨礙到其他的人,一樣有資格說出心裡想說的話。

當天在節目上我們完全虛擬演出一個座談會,正經八百地討論以上這些內容,穿插的音樂選了昔日電視上常出現的「愛國歌曲」–《國恩家慶》,反諷意味十足。會製作這樣一集節目,是對於長久以來同志總是被病理化、問題化的論述的一種反思。幫助演出這次座談會的朋友,包括:王蘋、倪家珍、陳俞容、紀大偉。

Screen Shot 2016-07-14 下午9.16.33

(紀錄知名畫家早年單戀愛情書信的《席德進書簡:致莊佳村》(民國71年,聯合月刊),是「台北同話」「書中自有同性戀」單元第一本介紹的書籍。  )

社群內外 啟社會對話

1996年是同志廣播非常精彩的年代,不只「台北同話」開播,當年1月,台北之音由李文瑗主持、陳慶祐擔任執行製作的「台北有點晚」帶狀節目,在週三開播「同志單元」,這是商業電台第一個出現的常態同志節目。當年10月,詹景巖主持的「我們一家都是G」節目在高雄蕃薯之聲開播,播出長達五年。1996年我曾經整理過一份當時的同志廣播列表,有高達10個節目,分別在商業、公營及當時所謂的地下電台播出。(註2)

媒體的同志節目不只是同志間的訊息傳遞和培力,也是同志社群和社會對話的機會。我記得在「台北同話」開播前,平面媒體報導當時某廣播節目因節目中探討過去被視為禁忌的話題,而遭新聞局以「妨害善良風俗」開罰,記者顯然把同志節目也當成「問題」,故意詢問當時的新聞局廣電處長羅傳賢,報導這樣寫著:「台北電台將開播同性戀節目『台北同話』是否會有觸法之虞?羅傳賢說,節目名稱無罪,節目內容不雅才有罪,因為『台北同話』尚未開播,也不曉得節目內容的方向,不能說它是否有妨害善良風俗,如果同性戀節目,具教育意義,正反兩方意見及治療心理病態的功能,能說它是不好的節目嗎?」(註3)官員的回答雖然沒有立刻把同性戀節目當「問題」,卻暗示節目(最好是)「正反兩方意見及治療心理病態的功能」的觀點,很能反應當時社會對同志議題的保守氛圍。

 

人際連結 拓運動能量

「同話小組」的組成是一個有趣的組合,這些朋友後來也維持了20年的友誼。最早發起作這節目的是當時在寶島新聲電台主持「同志星期五」的解偉程,雖然開播前他就退出,但是透過他才把這群人聚在一起。何甦(華齡)是台大Lambda社長,曾參與《我們是女同性戀》(1995年,碩人出版)撰稿,也參與早期GLAD的主辦;皮皮當時是政大新聞所研究生,過去曾參與野百合學運;Dior(宏政)是台大GayChat早期社員,後來協助當時的伴侶阿寶創立「教師同盟」;阿智是諮商工作者,曾參與同志團體NCA,後來參與成立同志助人者協會;還有一位是協助我們廣播專業最多的慶祐。這群人直接或間接影響了後來1998年同志諮詢熱線的創辦。

我常在想,如果不是當年因緣際會參與製作主持「台北同話」節目,大概也不會有機會認識這麼多投身同志運動的朋友,也可能不會有自己後來20年與同志運動的參與緣分。「台北同話」是我參與台灣同志運動的起點,也是見證1996年台灣同運動蓬勃發展黃金年代的重要記憶!

 

作者:喀飛
參與同運近20年,關注同志及兒少性權、愛滋人權、老同文化、媒體污名、台灣同運史。曾主編《彩虹熟年巴士》、《男同志性愛達人手冊2013全見增修版》。現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性愉悅、性安全與性教育網站「爽歪歪」站長,基本書坊顧問。

台灣同運現場」為酷時代的獨家專欄,於每月第一週、第三週的星期四連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