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运现场:1998选举同志人权联盟
文/喀飞
台湾的同志运动开始直接对选举表达社群意见,始于1995年12月,当时的立法委员选举,同志社团及台大外文系副教授张小虹组成“选举观察团”,对台北市立委候选人发出同志政见问卷,并召开记者会公布候选人的回复。开启了同志社群以“政见问卷”调查候选人的同志政见立场模式。
1998年直辖市(北、高)市长选举,当年11月,由35个同志团体组成了“1998选举同志人权联盟”,召开记者会发表“市长选举同志社群行动宣言”,要求市长候选人保障同志生活安全、平等工作权、教育人权,并呼吁当选市长后带头示范对同志的尊重。联盟代表同志社群送出了“政策承诺书”、“对同志友善指数开放问卷”给三位台北市长候选人──国民党马英九、民进党陈水扁、新党王建煊。最后国民党马英九及民进党陈水扁签署表达支持,新党王建煊则重申其宗教立场表达拒绝,且公开发言反对同性恋。
(“1998选举同志人权联盟”发言人许佑生主持第二次记者会,公布三位台北市长候选人的回复结果。(左起)台大城乡所毕恒达、台大外文系张小虹、性别人权协会倪家珍、作家许佑生、人权律师邱晃泉、中央大学性/别研究室丁乃非。)(照片来源: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协会)
政治明星对决 社会舆论关注
这场市长选举之所以特别引起国人关注,也是媒体长期投注相当篇幅报导的背景是:前一届1994年的台北市长选举是有史以来战况最激烈的一次,当时黄大洲代表本来掌控最大政治版图的国民党,对上国民党出走的新党政治明星赵少康,以及担任立委即备受瞩目的民进党新秀陈水扁,当年选举台北市的疯狂程度,俨然整个城市都在火药库上。胜出的陈水扁在市长任内,擅长媒体包装让各种一新耳目的市政措施颇受舆论肯定与高度关注。抱持收复江山的国民党,忍了四年,推出政治明星、媒体宠儿马英九应战。在两人选战打得激烈火热之际,同志团体的政策问卷虽还说不上造成震撼影响,却也在这次选战中激起涟漪阵阵。
而在同志运动的历史背景则是,累积了1990年之后近10年的运动能量,同志组织蓬勃兴起,校园同志团体在网络BBS助力下集结,同志书写火红、书籍品密集出版,透过诸多社会事件,同志社群不断在媒体表达自己的声音。这也是“1998选举同志人权联盟”当时可以经过动员,快速获得35个同志团体的集结并加入签署“市长选举同志社群行动宣言”,在洋洋洒洒的社会及校园同志团体名单之外,也获得许多艺文界人士加入连署表达支持。(注1)
注1:联盟发言人许佑生曾在自立晚报担任主编,加上当时开心阳光出版社负责人杨宗润,靠着两人过去长期在艺文界的人脉,而让这次宣言的连署得到许多艺文界人士支持。
(媒体报导,由35个同志团体组成“1998选举同志人权联盟”召开记者会,发表“市长选举同志社群行动宣言”,宣布对三位台北市长候选人提出问卷,等待候选人回复。记者并访问同运组织工作者,对候选人过去的同志友善程度提出评论。)
开放问卷填写 检视历史纪录
在“政策承诺书”,同志社群选定了几个议题希望候选人表态支持,包括:避免歧视伤害的人身安全、要求教育体系不得对同志存有偏见的教育平等政策、关乎职场平等对待的工作权,还有市长带头宣示尊重同志立场的承诺。会选出这些项目作为急迫需要准市长承诺的政策项目,来自联盟策划团队对于当时同志处境的了解。
“对同志友善指数开放问卷”则希望候选人针对三个主题自行填写,1、过去从政经验中曾提出过哪些同志政策、参与过哪些同志活动,2、此次竞选是否提出哪些同志政见,3、现有环境下同志人权保障需要哪些市政政策的推动。开放问卷不但希望候选人对未来表达政策愿景,也检视候选人过去以来对同志的友善程度与了解多少。希望这次的问卷不只呈现“支持或反对”这类简单的立场而已,也能更细致地看出候选人是否对同志政策下过功夫。
经过一段期间的酝酿,在投票前一周,“1998选举同志人权联盟”由发言人许佑生主持召开第二次记者会,将候选人回复状况对社会大众公布。尽管陈水扁与马英九两大阵营基本上都连署表达支持,强调不会为了讨好多数人,而牺牲同志的尊严与权益,但与会学者也评论指出,回复内容多属概念式而缺乏具体的政见,联盟表达虽不满意但尚可接受。陈水扁任内曾发生常德街事件(1997年7月30日,注2),1996年12月承诺举办同志活动跳票、放同志团体鸽子,还有1996年10月许佑生婚礼原本答应出席却临阵缺席等历史,也引起讨论而被列入参考纪录。
注2:有关常德街事件始末,本专栏曾经报导,详见http://ageofqueer.com/archives/9223
(媒体报导:“1998选举同志人权联盟”召开记者会,公布三位台北市长候选人针对同志政策的回复结果,并由学者评论候选人的回复内容。同志团体也公开候选人回复过程,对陈水扁阵营未能针对此次问卷正式回应,只是把先前接受热爱杂志访问的报导复制贴上问卷,也表达遗憾。)
公布回复过程 观察友善态度
参与策划与行动的联盟核心成员在讨论时,考虑到政治人物的承诺若缺乏时间的检验,宛如一张不知是否兑现的支票,在没有绝对具体承诺的回复意见里,如何纪录与呈现候选人的态度,变成必须呈现给同志选民的必要参考指标。
候选人回复的过程中,马英九阵营的回复虽然显示对同志的不了解,但也表达出愿意沟通对话的诚意。而陈水扁阵营则是未能针对此次问卷主题回复,仅将杂志受访的报导原封不动地贴上,稍嫌诚意不足。
另一个插曲则是,在问卷回收截止前一天,联盟仍未收到陈水扁阵营的任何回复,因为我曾认识王浩威医师,他当时是陈水扁竞选顾问团成员,于是我急电王浩威,透过他将联盟尚未收到回复的状况转达给陈水扁竞选核心幕僚,才在最后一刻收到陈水扁回复。这些过程在联盟公开的文件上,也做了陈述与记录,让同志选民有更多的了解。
距离1998年的行动,转眼已过了18年。当时经争激烈的两大政治明星,后来一前一后都从仁爱路这端的台北市政府当家,入主仁爱路另一端的总统府,政治生命大起大落就快淹没在历史洪流里。马英九当选台北市长后,果然从2000年开始举办“同志公民运动”,这个传统延续至今。后来成为握有更大权力的国家元首,却反而看不到任何对同志政策的具体作为。陈水扁在2004年总统任内,媒体喧腾一时的国家人权基本法将把同志人权纳入,后来终究只是没有出过行政院的“草案”。
同志对市政政策或国家政策的需求是什么,随时间演进也有所变化。回顾1998年的行动,当年同志社群在毫无政治实力的时空背景下,完全是凭著一群人的傻劲,展开跨团体、跨组织的说明与连结,经过不断地内部整合和意见沟通才完成这次的行动。我很怀念当年参与运动者彼此之间的友谊与沟通诚意。
(11月30日记者会后,部分参与筹备的朋友合影。(左起)Dior、palmar、小虎、邵祺迈、黄道明、倪家珍、喀飞、邱晃泉、王苹、郑智伟、丁乃非。)(照片来源: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协会)
作者:喀飞
参与同运近20年,关注同志及儿少性权、爱滋人权、老同文化、媒体污名、台湾同运史。曾主编《彩虹熟年巴士》、《男同志性爱达人手册2013全见增修版》。现为台湾同志咨询热线协会理事、性愉悦、性安全与性教育网站“爽歪歪”站长,基本书坊顾问。
“台湾同运现场”为酷时代的独家专栏,于每月第一周、第三周的星期四连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