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同運現場:1998選舉同志人權聯盟
文/喀飛
台灣的同志運動開始直接對選舉表達社群意見,始於1995年12月,當時的立法委員選舉,同志社團及台大外文系副教授張小虹組成「選舉觀察團」,對台北市立委候選人發出同志政見問卷,並召開記者會公佈候選人的回覆。開啟了同志社群以「政見問卷」調查候選人的同志政見立場模式。
1998年直轄市(北、高)市長選舉,當年11月,由35個同志團體組成了「1998選舉同志人權聯盟」,召開記者會發表「市長選舉同志社群行動宣言」,要求市長候選人保障同志生活安全、平等工作權、教育人權,並呼籲當選市長後帶頭示範對同志的尊重。聯盟代表同志社群送出了「政策承諾書」、「對同志友善指數開放問卷」給三位台北市長候選人──國民黨馬英九、民進黨陳水扁、新黨王建煊。最後國民黨馬英九及民進黨陳水扁簽署表達支持,新黨王建煊則重申其宗教立場表達拒絕,且公開發言反對同性戀。
(「1998選舉同志人權聯盟」發言人許佑生主持第二次記者會,公布三位台北市長候選人的回覆結果。(左起)台大城鄉所畢恆達、台大外文系張小虹、性別人權協會倪家珍、作家許佑生、人權律師邱晃泉、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丁乃非。)(照片來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政治明星對決 社會輿論關注
這場市長選舉之所以特別引起國人關注,也是媒體長期投注相當篇幅報導的背景是:前一屆1994年的台北市長選舉是有史以來戰況最激烈的一次,當時黃大洲代表本來掌控最大政治版圖的國民黨,對上國民黨出走的新黨政治明星趙少康,以及擔任立委即備受矚目的民進黨新秀陳水扁,當年選舉台北市的瘋狂程度,儼然整個城市都在火藥庫上。勝出的陳水扁在市長任內,擅長媒體包裝讓各種一新耳目的市政措施頗受輿論肯定與高度關注。抱持收復江山的國民黨,忍了四年,推出政治明星、媒體寵兒馬英九應戰。在兩人選戰打得激烈火熱之際,同志團體的政策問卷雖還說不上造成震撼影響,卻也在這次選戰中激起漣漪陣陣。
而在同志運動的歷史背景則是,累積了1990年之後近10年的運動能量,同志組織蓬勃興起,校園同志團體在網路BBS助力下集結,同志書寫火紅、書籍品密集出版,透過諸多社會事件,同志社群不斷在媒體表達自己的聲音。這也是「1998選舉同志人權聯盟」當時可以經過動員,快速獲得35個同志團體的集結並加入簽署「市長選舉同志社群行動宣言」,在洋洋灑灑的社會及校園同志團體名單之外,也獲得許多藝文界人士加入連署表達支持。(註1)
註1:聯盟發言人許佑生曾在自立晚報擔任主編,加上當時開心陽光出版社負責人楊宗潤,靠著兩人過去長期在藝文界的人脈,而讓這次宣言的連署得到許多藝文界人士支持。
(媒體報導,由35個同志團體組成「1998選舉同志人權聯盟」召開記者會,發表「市長選舉同志社群行動宣言」,宣布對三位台北市長候選人提出問卷,等待候選人回覆。記者並訪問同運組織工作者,對候選人過去的同志友善程度提出評論。)
開放問卷填寫 檢視歷史紀錄
在「政策承諾書」,同志社群選定了幾個議題希望候選人表態支持,包括:避免歧視傷害的人身安全、要求教育體系不得對同志存有偏見的教育平等政策、關乎職場平等對待的工作權,還有市長帶頭宣示尊重同志立場的承諾。會選出這些項目作為急迫需要準市長承諾的政策項目,來自聯盟策劃團隊對於當時同志處境的瞭解。
「對同志友善指數開放問卷」則希望候選人針對三個主題自行填寫,1、過去從政經驗中曾提出過哪些同志政策、參與過哪些同志活動,2、此次競選是否提出哪些同志政見,3、現有環境下同志人權保障需要哪些市政政策的推動。開放問卷不但希望候選人對未來表達政策願景,也檢視候選人過去以來對同志的友善程度與瞭解多少。希望這次的問卷不只呈現「支持或反對」這類簡單的立場而已,也能更細緻地看出候選人是否對同志政策下過功夫。
經過一段期間的醞釀,在投票前一週,「1998選舉同志人權聯盟」由發言人許佑生主持召開第二次記者會,將候選人回覆狀況對社會大眾公布。儘管陳水扁與馬英九兩大陣營基本上都連署表達支持,強調不會為了討好多數人,而犧牲同志的尊嚴與權益,但與會學者也評論指出,回覆內容多屬概念式而缺乏具體的政見,聯盟表達雖不滿意但尚可接受。陳水扁任內曾發生常德街事件(1997年7月30日,註2),1996年12月承諾舉辦同志活動跳票、放同志團體鴿子,還有1996年10月許佑生婚禮原本答應出席卻臨陣缺席等歷史,也引起討論而被列入參考紀錄。
註2:有關常德街事件始末,本專欄曾經報導,詳見http://ageofqueer.com/archives/9223
(媒體報導:「1998選舉同志人權聯盟」召開記者會,公布三位台北市長候選人針對同志政策的回覆結果,並由學者評論候選人的回覆內容。同志團體也公開候選人回覆過程,對陳水扁陣營未能針對此次問卷正式回應,只是把先前接受熱愛雜誌訪問的報導複製貼上問卷,也表達遺憾。)
公布回覆過程 觀察友善態度
參與策劃與行動的聯盟核心成員在討論時,考慮到政治人物的承諾若缺乏時間的檢驗,宛如一張不知是否兌現的支票,在沒有絕對具體承諾的回覆意見裡,如何紀錄與呈現候選人的態度,變成必須呈現給同志選民的必要參考指標。
候選人回覆的過程中,馬英九陣營的回覆雖然顯示對同志的不瞭解,但也表達出願意溝通對話的誠意。而陳水扁陣營則是未能針對此次問卷主題回覆,僅將雜誌受訪的報導原封不動地貼上,稍嫌誠意不足。
另一個插曲則是,在問卷回收截止前一天,聯盟仍未收到陳水扁陣營的任何回覆,因為我曾認識王浩威醫師,他當時是陳水扁競選顧問團成員,於是我急電王浩威,透過他將聯盟尚未收到回覆的狀況轉達給陳水扁競選核心幕僚,才在最後一刻收到陳水扁回覆。這些過程在聯盟公開的文件上,也做了陳述與記錄,讓同志選民有更多的瞭解。
距離1998年的行動,轉眼已過了18年。當時經爭激烈的兩大政治明星,後來一前一後都從仁愛路這端的台北市政府當家,入主仁愛路另一端的總統府,政治生命大起大落就快淹沒在歷史洪流裡。馬英九當選台北市長後,果然從2000年開始舉辦「同志公民運動」,這個傳統延續至今。後來成為握有更大權力的國家元首,卻反而看不到任何對同志政策的具體作為。陳水扁在2004年總統任內,媒體喧騰一時的國家人權基本法將把同志人權納入,後來終究只是沒有出過行政院的「草案」。
同志對市政政策或國家政策的需求是什麼,隨時間演進也有所變化。回顧1998年的行動,當年同志社群在毫無政治實力的時空背景下,完全是憑著一群人的傻勁,展開跨團體、跨組織的說明與連結,經過不斷地內部整合和意見溝通才完成這次的行動。我很懷念當年參與運動者彼此之間的友誼與溝通誠意。
(11月30日記者會後,部分參與籌備的朋友合影。(左起)Dior、palmar、小虎、邵祺邁、黃道明、倪家珍、喀飛、邱晃泉、王蘋、鄭智偉、丁乃非。)(照片來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
作者:喀飛
參與同運近20年,關注同志及兒少性權、愛滋人權、老同文化、媒體污名、台灣同運史。曾主編《彩虹熟年巴士》、《男同志性愛達人手冊2013全見增修版》。現為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理事、性愉悅、性安全與性教育網站「爽歪歪」站長,基本書坊顧問。
「台灣同運現場」為酷時代的獨家專欄,於每月第一週、第三週的星期四連載中。